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7日继续举办多场论坛和配套活动,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的“非关税贸易措施高质量发展论坛”中,政府机构、组织、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及外国使节共同就技术性贸易措施推动内外规则衔接、制度对接、认证互认等议题展开讨论。
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是指世界贸易组织相关协定所管辖的各种形式的非关税贸易措施。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技术性贸易措施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在保护贸易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和国民健康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芬兰农林部部长 萨丽·艾萨叶:为了管理全球贸易的风险,作为欧盟团队的一部分,我们与中国正在国际论坛上并肩工作。我们共同努力建立一个多边规则框架,以指导国际标准的制定、通过和执行。
与会代表讨论认为,为避免技术性贸易措施在实践中成为不必要的贸易障碍,需要各国不断提高海关查验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寻求“推动通关便利化”与“守护国门安全”的平衡发展。据介绍,近年来海关充分利用口岸检验大数据,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品类的食品产品实现了科学、定量、及时的风险评估和风险分级,绘制了“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图谱”,极大地提升了对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的精细认知,提高了监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松蹊:推动“智慧海关”建设,仍有巨大的空间。比如,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分析大量进出口企业的报关数据、口岸查验数据等核心数据,对它们实施精准“画像”,能够有力提升我们的口岸监管能力,为推动通关便利化提供关键保障。
(文章来源: 贸易救济)